近日,一外地读者吴先生通过邯报融媒体平台(抖音账号)联系记者,讲述了其岳父在打工期间,被最信任的工友偷用手机、盗走财物的遭遇。他想通过此事,提醒大家出门在外,一定要时刻保持警惕,保护好自身财产安全。
吴先生告诉记者,其岳父费先生是辽宁人,在之前工作时认识了邯郸人小杨(化名)。10月底,小杨通过电话与正在海南工作的费先生取得联系,邀请他去北京一起工作。基于对之前工友的信任,费先生便只身前往北京,找到小杨。之后,二人平时一同干活,一同吃饭,且住在同一间宿舍。
“12月10日,我岳母在查看岳父账户余额时,发现账户上竟有27500元无故消失。得知消息后,岳父立刻前往银行查看其账户流水,发现自己的钱被转到了其工友小杨的账户里。”吴先生说。
这让吴先生的岳父十分不解!钱怎么会无缘无故地“溜走”呢?通过家人的协助,费先生在自己手机的支付宝里找到了答案。支付宝显示费先生有两个账号,而费先生正常使用的只是绑定自用手机号的账号,另一个账号绑定的手机号码是“134********”,归属地为邯郸。费先生翻开手机通讯录查到,该手机号系工友小杨的号码,但不知为何会绑定自己的身份证和两张银行卡。经再三回忆,费先生想到自己初到北京时,小杨曾“热心”地主动帮他办理公交卡,并说:“把你的身份证给我就行了,你自己不用去,我帮你办好。”费先生基于对工友的信任与感激,便将自己的身份证交给了小杨。小杨正是借助这次机会,将费先生的身份证绑定了自己新注册的手机号。身在异乡的日子,同宿舍的几位工友经常一同外出就餐,每次就餐过后,费先生都会以“老大哥”的身份主动去结账,而输入密码时,小杨也从不避讳,通常都会在旁边观看。一来二去,费先生逐渐放下了警惕,也正是在这一次次不经意的付款中,小杨熟记了费先生的微信支付密码。
吴先生还说,自11月底开始,小杨总是半夜起身在宿舍翻找东西,费先生还曾热心地询问:“小杨有事吗?是不是不舒服?”小杨每次都以不同的理由回答,但实际上已悄悄操作费先生的手机,通过支付宝将费先生银行卡里的钱转到了自己的卡里,并在操作完成后立即删除短信提醒。吴先生介绍,小杨回老家之前,趁费先生熟睡后,陆续从他的两张银行卡里转走27500元。
“当岳父及其家人发现此事后,小杨早已不在北京,其手机也处于关机状态。无奈之下,岳父报了警。”吴先生说,目前,负责此案的北京警方正在全力侦办中。
恰逢年终,在外务工人员即将获得各自的劳动报酬,继而返乡之际,记者针对此类案件采访了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柳警官。为了保障广大市民的财产安全,民警在此提醒广大市民:首先不要轻信他人,不要把个人身份信息、银行卡信息、手机号、微信账号、支付宝账号借给他人使用,更不能授权他人使用具有支付功能的软件。其次,要谨慎选择投资理财产品,尤其是明显高于市场回报率标准的投资理财产品,很有可能是电信诈骗的手段。总而言之,希望大家务必万分谨慎,不要让自己的血汗钱成为不法分子的囊中之物。
编辑:任军考
审核:席振秋
监制:郭运江